让人头疼的直岛河豚,松本99年的面包店及日本的禁渔罚款……
秋色中的京都小学生/Nico_K摄
立秋后,暮色后的空气明显凉了起来,路灯树影下,风中传来的虫鸣声寂寥了许多。
去探索更广大的世界,这样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的话,大概是小学一年级,挎着妈妈的买菜篮,跟小伙伴一起穿过不熟悉的街区,向着2公里外的市民公园出发的那次。
路上遇见的紫阳花,公园小池塘里一网兜装一大瓶的小蝌蚪,几十年后,在记忆中依旧清晰可见。
但要问我前天吃了什么午饭,倒是,想不起来了。
📍
富良野 仓本聪
新富良野王子酒店内出售的仓本聪作品/Jovi摄
上周日是日本二战战败投降76周年,接着那日谈及的富良野演剧工场,再多谈一些仓本聪的作品。
当时在北海道拍这张图的时候,电视剧《安宁之乡》刚刚开始在朝日电视台播出,这几年陆续都播完了,一直从《安宁之乡》播放到《安宁之刻·道》,越放到后面,越显现出仓本聪这个战前出生的日本大牌剧作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反思。一个好的剧本,比再多的反战口号都更有穿透力。
作为《安宁之乡》的续篇,他是怎么编《安宁之刻·道》这个故事的呢?
在安宁之乡里养老的作家菊村荣,写了个二战前后山梨县的一个小村子,村里的人最初养蚕卖丝为生,后来经济危机,养蚕业重创,村民没了经济来源,日本右翼登上舞台,村里学校也不能幸免,开始迫害反战进步人士,村里最穷荒川家的大女儿,则被人贩子骗到中国东北当妓女。
接着,村里一起长大的少年,先后被骗去东北拓殖和当兵海外作战,到中国才发现,他们种的是抢中国人的土地,打仗呢,根来家最早当兵的老二战死,老三不想被强制征兵打仗,就选择喝农药死在了自家房顶上,老四后来也被强制征兵,故意用车压断了自己的腿,于是躲过一劫。
到了二战末期,日本也不顾什么农家长子需要留在本土务农了,老大也被强制征兵,结果变成了战俘,被关进了西伯利亚战俘营。至于那些去拓殖的小伙伴,那也是叫悲惨。
故事里面还有个猎人铁兵,遇到强制征兵,就直接撕毁了征兵告知单,逃进了深山。
日本战败末期,很多城里人为躲避轰炸逃到乡下,为了能有几个红薯填饱肚子,就用上好的和服布料找根来家去换,等等。
这些桥段,不知道日本那群右翼势力怎么想,估计电视里看到应该要骂娘吧,可这就是战争,一个被军国主义裹挟的国家,不仅给被侵略国带来了灾难,对本国民众也不是好事情,战争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可能这应该就是仓本聪想表达,最想告诉今天日本民众的吧,可惜那时的更多日本人不是铁兵,所以他们也不是无辜的,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放到细处寻味,更值得反思。
📍
知多 内海
知多内海站门口的自行车停车点/布丁摄
在日本,虽然概率不大,但你的自行车不上锁,仍有被偷的可能。
这张照片是我们有一年,在名古屋南边知多半岛,一个叫“内海”车站附近偏乡下地方拍的。那会刚出车站没走几步路,就到了这个停车场边,然后看到日本警方的警示牌子,自行车盗窃案多发,再看里面的自行车,也没城市里那般整齐,看着也乱糟糟的,顿时对这片地方就没了好感。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实应了预感。
先是住进了家没有门锁,紧靠公路边,清晨四点半就会被摩托车等公路车吵醒的日本民宿,极其崩溃地挺到第二天,又到知多半岛最南边的师崎码头,坐船去篠岛,在船上看岸边,好几个冒烟的大烟囱,虽然是晴天,但空气透明度确实不怎么样。
幸亏后来岛上钓鱼为这个地方扳回一分,否则,那次知多半岛之行,就是一次完全失败的旅行。
📍
濑户内 直岛
在直岛港口钓起的小河豚/安娜摄
说起钓鱼,必须说一下日本钓上来的小河豚,就算看上去很可爱,其实却是再也不想遇到,绝对会搞崩钓鱼心态的物种,苏轼那句“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是有不应景的时候。
这就是我们两年前的11月30日在濑户内海直岛上的经历。至今清晰记得,当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大蓝天,先是到游船较少的本村港,抛下第一杆就钓了条剥皮鱼,并和挨着的日本钓鱼大叔换了个橘子,然后,好景不长,退潮了。
眼睁睁看着海里有大鱼游来游去却不吃钩,那个日本大叔也收竿了,直说今天不行,然后,又来了两个台湾同胞游客,一直絮叨看到有人一杆一条河豚,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并建议我们换个地方。
于是换到了游轮停靠的宫浦港,当然是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噩梦般的一幕,凡是线抛下去,就必有河豚吃钩,每一条河豚都特别小,拉上来就如图那样,气鼓鼓地躺在毛巾里,等待你放了它。
确实也只有放掉,想到了杨修的那个鸡肋,这简直就是鱼肋。于是也明白了为什么日本有些地方以河豚闻名,并不是因为它特别新鲜味美,而是因为真的足够多,多到泛滥只有以它为食。
也是因为这次遭遇,奉劝一句,以后如果你有机会想去直岛钓鱼,11月份未必是个好季节,码头也不是个合适的地方,想钓鱼还是出海比较好。
📍
岐阜 新穗高
新穗高山区内的河川旁,立着一块非法捕捞的赔偿说明告示/布丁摄
跟大部分港口都可以随便钓海鱼不同,日本对于山里的渔业资源管理得似乎更为严格。
图中是我们在岐阜新穗高山区里拍到的,日本非法捕捞被抓的代价。如果违反了网鱼法,罚款3万日元。违反了其他渔业法,罚得少一些,也得2万日元。至于你禁渔期和禁止捕鱼区域,以及鱼获太小不符合要求,至少罚1万日元。
表格下面呢,还有鱼获损害赔偿,它是按照条来算的,最高的一条赔3000日元,最低也得500日元。假设你禁渔期,在禁止捕鱼区域,用网捕捞了10几条那个赔偿最多鱼种的小鱼,根据上表,总计就得赔偿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以上。
要是你用国内不少地方对小鱼伤害特别大的地笼,迷魂阵去捕捞,动辄就是上百条小鱼那种,要是被抓,罚款应该就几万元人民币了吧。另外,日本很多地方野钓,还得先到当地的鱼协买钓鱼券,否则也算是违法。
这个保护力度和覆盖面,真的还是挺给力的。
我们长江禁渔,其实也可以更严格,并细化到每一个违法条目,给予对应的处罚。并且,禁渔管理也不应只止于长江,而应该覆盖到更广泛的水域,管理得更细一些,尤其是下网抓小鱼的,能把违法捕捞罚款和凭证钓鱼变成一种制度,估计国内水域的渔业生态会变得更好一些。
📍
松本 小松面包店
小松面包店的收银台/布丁摄
靠鼻子闻出来的一家高性价比百年面包老铺。其实,一开始经过这家店旁,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店面开在小巷里,招牌也很不起眼,但一股强烈的奶制品香气,拉住了我们的脚步。
推门进店,一种上世纪的气氛迎面而来,可店里的架子几乎都快空了,余下的面包种类不多,500g吐司面包280日元/袋,折合人民币约16.8元,另一种是限定季节版的樱花面包,170日元/个,折合人民币约10.2元。这价格比上海的一些日式面包房还便宜,赶紧下手,拿了两只樱花面包。
结账的时候,看见收银台背后的架子上满满的贴纸似乎都是订单。刚犹豫是不是买少了,回头再看看货架,好像已经完全空了。出门咬了一口手里的面包,果然自己买少了,奶油用得很足,调味也很棒,性价比是真的好。内心莫名羡慕小松面包房周围的居民,开始幻想要是自己家附近也有这样一家面包房就好了。
这两天翻出这照片,顺手又查了查小松的资料介绍:原来当时感受到的上世纪气氛还不是二十年,三十年前的气氛,人家小松面包房1922年就在松本开业了,到今年算来已经营业99年了。现在经营小松面包店的社长也是他们家第4代人,平时在售的面包实际有120种左右。至于面包的价格,从官网上看,依旧是几年前的那个数字,一点没变化。
📍
大分 西大分
西大分站门口/布丁摄
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有的车站,倒有4个自动售货机。
这是阿布旅行手记第一次坐船抵达九州大分之后,在一个名叫西大分的小车站门口拍到的。西大分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的无人火车站,检票靠自觉。当时是清晨六点多,太阳刚刚升起来,我们从下火车到出站没有遇到一个人,一出站口遇见左右四个自动贩卖机,当时还是挺震惊。
主要是在想一个都配备不上检票员的车站,能不能有那么大的人流来支撑这四个自动贩卖机的营业额。不过,作为旅行者,对这些自动贩卖机还是颇有好感。
譬如一大早跑去河口湖北岸看日出,结果走半道上饿了,正好遇见卖玉米浓汤的自动贩卖机,垫了肚子。又或者,在四国的自动贩卖机里找到一款当地限定的柑橘味百事可乐,刷新了我们对可乐的认识。到现在,还是觉着那罐橘子可乐是我喝过最好喝的一款。
现在想来,早就开始人口危机的日本,大力推广自动贩卖机,可能也是一种必然。NHK的纪录片72小时系列中,也曾跟拍过一个卖出了四十万碗面,工作了整整四十年的热汤面自动贩卖机光荣退休前的最后三天,那片,真催泪。
📍
南淡路 PLAZA酒店
PLAZA酒店的眺海温泉池/布丁摄
山顶温泉的风景,凝固的时间,回不到过去,远方是什么,也无从知晓。
这张图是我们疫情前,清晨在南淡路岛的PLAZA酒店泡温泉时拍的。那家酒店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个山顶温泉度假酒店,孤零零地矗立在鸣门海峡边上,无论到北边的福良町,还是到东边的阿万吹上町,都得打车才能到,与世无争。
它是一家上世纪60年就在此设立的温泉酒店,里面设施也都很老派,胡桃木色的木家具,宽敞的抽烟室里是厚厚的皮座椅,卧室也特别大。更关键的是,它的温泉池在酒店最高处,就像这张图一样,天气晴好时可以望得见整个鸣门海峡以及大鸣门桥。
PLAZA酒店的温泉泉质也是我们喜欢的,在温泉里就觉得泉水矿物质含量很高,泡过之后,皮肤确实变得很滑嫩。并且,它的露天温泉池不仅大,同时也深,早上起来美美地躺在池子里,周围也没有第二个人,看着前方,就好像时间静止了一样。 真的希望时间永远都静止在那个时刻,满眼都是美好。
P.S. 给这个系列设了一个话题“365个让你举起相机的瞬间”,点击文章最上方的话题标签就可以找到往期内容。
另外,如果你正好也在整理相册,欢迎添加abyanna(安娜的微信号),跟我们一起分享你曾经在日本旅行的有意思。
- END-
阿布旅行手记
陪你等待平常的回归
添加微信号abyanna
来认识我们
长按二维码
一键添加
『阅读原文』查看关于我们
-------------------------------
--------------------------
文:安娜&布丁